首页 汽车百科

悬架起源于马车?减振 弹簧 连杆是干啥的?

100人浏览   2024-08-25 10:33:09

序言

最近两年各家都在卷悬架,先是比亚迪的云辇,再有蔚来ET9致敬香槟塔,又有余承东的双腔空簧无用论,还有小鹏X9后轮转向,各种新名词,新技术,听起来都很黑科技,行业里又在为自己的商业价值不断拉踩,试图混淆标准认知,那么为了能让大家真正的体系化的搞清楚悬架的知识结构,老王特别制作了一季节目,希望能给大家一个全新的视野来看待新的悬架技术。

首先大家思考一个问题,就是悬架为什么叫做悬架?实际上英文suspension它的直译确实就是悬挂,这个词在化学上还有悬浊液的意思,南方一些省市翻译为悬吊也非常形象。有人问,说悬架为什么不叫Sustainer支撑,也不叫Snubber缓冲、或者Damper减振,这就要说到悬架历史以及它的基本构成要素。

一、悬架的起源历史

早期的马车没有悬架,轮胎近似刚性,遇到颠簸路面时平顺性很差。19世纪早期,一些英国四轮马车开始配备木制弹簧用于避振,而较大的马车弹簧则是铁制的。

但请注意,这里说的弹簧并不是螺旋弹簧,而是由低碳钢制成的板簧。只不过后来美国人发现,这套系统不适用于当时美洲大陆更加粗糙的路面,转弯过快时甚至会导致马车解体。1820年,一个叫唐宁的公司开发出支撑在一种简易皮带上的系统,被戏称为through braces,直译是大括号,这种机构能够让车厢的动态从颠簸转移为摆荡。车身由皮带悬挂在支柱的末端,既起到弹簧的作用,也有减振和一部分悬置的作用。那么如果把这套系统当作悬架的起点,那么演化过程中,车身某种角度的确是先从悬挂在底盘上这个动作开始的,所以Suspension的命名是恰当而合理的。

悬架进化到现在种类有大几十种,但基本功能仍没有变化,依然是提供垂向揉度隔绝振动,和最大可能让轮胎与路面接触提升稳定的作用。其实悬架还有几个功能,比如高度保持与调节、车轮约束、轮胎受力传递还有车身侧倾抑制。但大家要知道,汽车演化出上述这几个清晰的需求和正向研发的理论其实并不容易,都是人们用血与火的代价换来的。

人类发明轮式载具有几千年历史,汽车发明也超百年,直到1930年左右,汽车悬架和车辆动力学才发展成一门独立学科,可想而知,汽车发展这前40多年牺牲过多少人和设备。尤其是1910年以后,发动机和变速箱高速发展以及道路条件变好带来了车速的攀升,让车轮在极端情况下变得不可预测,大量的恶性事故引发了人们对悬架的思考,悬架也开始从最早的轴板弹簧,发展到了如今由弹簧、减振器、连杆和稳定杆以及衬套组成的,真正的悬架系统。

二、悬架构成要素

上述几点恰好就是现代悬架的构成要素,你要知道,轮胎接地面积不过巴掌大小,最害怕的就是纵向跳动,一旦某个瞬间因为颠簸让轮胎离开路面,负责稳定的横向摩擦力和负责车辆行驶的纵向力都会消失,你别老看电影里汽车漂移或者腾空之后还能接着开,普通车失控以后落地下一秒车身撞到哪都不好说呢,前几年有一辆cc腾空落地看看结果有多惨。那么悬架的这几个构成要素都是负责啥的?

1. 弹簧

首先弹簧的主要作用是用来承载重量的,比如板簧也是广义弹簧,在商用车领域,近年来空气悬架的兴起并没有影响板簧80%的出货率,就因为重量承载可靠性这个方面,板簧仍然位列第一。

弹簧的另一个作用是缓冲,但这里注意,弹簧的存在并不是消除振动,只能说是转化振动,将短波冲击转化为长波,让车内变得更舒服,而且弹簧参数是很复杂的,拿螺旋弹簧举例,每辆车弹簧的线径、节距和有效圈数都不一样。原则上,弹簧的设计需求,需要依照车身预压高度,也就是悬架高度来设定,而悬架高度取决于下摆臂内外点的垂直高度差。

当然,即便发展到现在,乘用车悬架中的弹簧这个职责,依然有大量非螺旋弹簧的案例,比如很多皮卡依然采用板簧、豪华车采用空气弹簧,更有特点的比如沃尔沃SPA平台采用高分子材料作为弹簧等等。可以这么说,任何形式的弹簧,只要能够给予车轮一个约束的预压力和预压高度,能转化短波到长波并承载重量,就能承担相应职责。

2. 减振器

与弹簧高度配合的另一个重要零件,就是减振器了。原则上它和弹簧都能进行缓冲,但理想状态下,弹簧如果没有阻尼,它会一直不停地跳动。工程领域,弹簧的确可以把振动转化为热来消耗能量,但对于地面持续传来的大量振动来说是微不足道的,悬架每时每刻都要接收路面激励的能量输入,所以减振器的功能就变得无比重要,因为它比弹簧多了一个能力,就是把振动快速且有效地收敛。

悬架领域我们使用的是提手旁的振来描述减振器,提手代表机械属性,而不是雨字头的震,那个代表自然现象,有很多品牌官网上的字都写错了。 那减振器是如何衰减振动的?在接收到路面激励产生相对运动时,减振内部的活塞会上下移动,腔内的油液反复经过不同的孔隙流入另一个腔内,过程中会消耗大量能量把振动衰减。原则上油液流速越小、阻尼越大悬架越硬。市面上有些主动调节的减振器能通过电控或液压装置改变孔径大小,从而改变流速,油液流速越大,阻尼越小,悬架感受越软;反之悬架越硬。

之前拆解的雪铁龙PHC就是这样,这种渐进式液压缓冲减振,和普通减振器有很大区别。 剖开后能看到内部分上下两部分,上方是复位缓冲簧,防止拉伸到限位位置的时候铁碰铁,有的悬架类似位置会选择尼龙橡胶圈,PHC精髓在于下方黑色的这一侧的一列从大到小的节流孔。正常行驶时活塞处于中间位,如果只是轻微的细碎颠簸,会被过滤掉。当活塞接近压缩极限的这个过程中,节流孔被逐渐关闭,油液流速渐缓,阻尼增大,当活塞压缩到最低行程时,所有节流孔都关闭,此时阻尼最大,悬架最硬。

除了这种机械式的,还有电控减振,比如采埃孚的CDC就设计有电磁阀,能在几毫秒间改变油量以调整减振力度。而且97年就量产了,最新型号还可以根据车身陀螺仪对各轴的信号计算出最佳的阻尼。最近国内很多厂商都适使用类似的CDC。

除此之外,还有磁流体减振,最早由美国德尔福公司在02年发明,首次搭载在凯迪拉克塞维利亚 STS上。当年第一代磁流变有个很大的弊端,它使用的单电磁线圈,会产生很大涡流损耗,响应性一般,后来京西重工收购德尔福,用了双线圈技术规避了涡流问题,响应性提高不少,每秒据说能变化1000次,行业里都说,减振器能快速调节是悬架发展的分水岭。

让悬架从被动演化为了主动,有了可调电磁阀,配合空气弹簧和车内惯性模块甚至摄像头,让悬架的性格更加多变,可以做到前馈和反馈并存,提前预知路面信息,甚至能做到无颠簸驾驶。之前老王讲到,奔驰的魔术车身、比亚迪的云辇,都是将ESP、转向多轴IMU以及主动悬架相结合,现如今一些电动车比如蔚来汽车,在纵向功能上做到了更快的调整,还整合了底盘域控,还支持远程升级。所以可想而知,悬架以及车辆动力学特性在今后的产品中是多么的重要,越高级的车,减振器越可以快速地和弹簧搭配来优化车身姿态,在2024年这个装备是车辆是否高级的标志。

电动车现在为啥这么注重悬架开发,就因为没有发动机变速箱,溢价率体现的领域急剧减少,有的车企三电都是别人的,通过讲悬架调教的故事,车企能够快速对用户形成产品力的认知。所以悬架各类技术被越来越多的推广,在媒体层面已是一种显学。

3. 连杆与横向稳定杆

那么解决垂向问题还不够,悬架还要保证其他方向的力学特性,这时连杆的设计变的尤为重要,很多悬架都是由连杆的数量和设计来区分的,包括后悬架的独立性,到底什么是独立悬架,非独立悬架又有哪些值得分享,接下来几期老王都会贯穿讲解本期我们就说一个点。

就是为什么独立悬架要装横向稳定杆,这个和非独立悬架有何区别,横向稳定杆的作用是产生额外侧倾刚度,减小车身侧倾用的,但横向稳定杆的确也使得左右悬架产生了关联,降低了悬架独立性,有损平顺。我们怎么区分这个问题?简单理解就是,横向稳定杆提供的是侧倾刚度,在急转弯的时候不至于姿态太难看,而独立悬架,尤其是后独立悬架的设计,对于给定的轮心参数,侧倾刚度和弹簧和减振器位置无关。说人话就是独立悬架要的就是减小轮跳,但仍然需要有一定的侧倾转向支撑。轮胎跳动的减小与提供侧倾刚度并不冲突,所以通过稳定杆加强左右轮的关联度,与控制臂独立带来的轮跳优化是不互斥的。这一点有时候连主机厂的人都会弄混。

4. 衬套

接下来这个东西可能在很多人眼里没有那么重要,但确实是悬架重要组成部分,它就是衬套,更是悬架含金量的分水岭。对悬架来说,振动根源在路面,路面起伏作用在车轮上,通过悬架传递给车身。那么传递路径方面就变成了两条:一是弹簧和减振器,二是控制臂的直接传递,任凭弹簧和减振做得再好,也拦不住振动要走另外的一条路。

乘用车为了解决噪声和高频振动,往往需要特质的橡胶或液压衬套,想一下啄木鸟为什么不得脑震荡,有人解剖后发现它的舌头能包裹一圈,颈部肌肉能做缓冲,汽车的衬套道理类似,将悬架杆件以柔性方式连接。

而且衬套不光吸收隔绝振动,在制动加速的俯仰中,在过弯时的侧倾中,都会通过形变来优化悬架特性,改变频率响应。

衬套有一个矛盾点,就是从舒适角度,衬套应当更软;从操稳出发,衬套需要做硬。而硬到极点就是不设计衬套,很多赛车悬架是不设置衬套的,开起来会需要车手频繁操作转向,稍有不慎就像被人从侧面踹了一脚,但这就是所谓车手与普通人的差距,普通人你接受不了这种频繁操作与舒适度。


之前去长城的诺博橡胶技术交流,那儿的专家有句话说得很经典,说衬套这个玩意儿,既有弹簧一样的弹性来储存能量,又有像减振器一样的阻尼来吸能。而橡胶又很难将弹性和吸收能量的特性分离开。往往是越软的橡胶隔振越好、但是却更容易带来抖动;越硬的橡胶能量衰减越好、却不擅于隔离振动。于是人们发明了液压衬套。在内部把橡胶掏空,充满油液,当油液流过这些通道时,就像液压减振器一样,衰减了振动能量提供了额外的阻尼,使得衬套整体的阻尼效果改善,衬套也可以做得更软。

总之,悬架几大要素,弹簧承载力度,减振器和衬套深度吸收振动和衰减,稳定杆和悬架连杆,保证了系统格局。

相关推荐

网站内容来自网络,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,立即删除!
Copyright © 二手车网